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站内 百度 谷歌 搜搜 360搜索
地方分站 银川站 石嘴山站 吴忠站 中卫站 固原站 阿拉善盟 乌海站 巴彦淖尔站 鄂尔多斯站 榆林站 平凉站 庆阳站 延安站

第九届年会各城市文化主题交流材料-庆阳
2013-05-14 10:06:31   来源:   评论:0 点击:

扩大区域交流合作携手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庆 阳 市(2012年9月25)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宁蒙陕甘毗邻地区共同发展联席会议第九届年会暨第三届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今天隆重开幕了!来...
扩大区域交流合作
携手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庆 阳 市
(2012年9月25)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宁蒙陕甘毗邻地区共同发展联席会议第九届年会暨第三届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今天隆重开幕了!来自4个省区、13个市盟,以及18个县(市、旗)的各位代表相聚庆阳,共商交流合作发展大计。本届年会的主题是“深化文化领域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这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次盛会。年会的成功举办,必将有力地促进区域内文化的合作交流。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庆阳市委、庆阳市人民政府和260万老区人民,对各位领导、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支持、参与年会举办的各位领导、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庆阳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人文资源丰富,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具有独特优势。
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庆阳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和黄河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远在2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7000多年前就有了早期农耕,闻名世界的“环江翼龙”化石、“黄河古象”化石,以及标志着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肇始的华夏第一块旧石器,均出土于庆阳境内。华夏医学鼻祖岐伯在此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论医道,成就了中国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是“岐黄医术”之源头。夏朝后期,周先祖不窋率领族人,徙居庆阳,拓土开荒,教民稼穑,积累财富,创造文明,开启了中华民族农耕文化的先河,史称“周道之兴自此始”。
      红色文化影响深远。庆阳是原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甘肃唯一的革命老区。上世纪30年代初,刘志丹、谢子  长、习仲勋等共产党人就在庆阳境内开展“兵运”工作,播撒革命火种。1934年11月,在华池南梁创建了以习仲勋为主席的苏维埃政府。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根据地,为长征中的党中央和各路红军提供了落脚点,是八路军三大主力开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在中国革命上具有“两点一存”的重要地位。被称为“红军长征最后一战”的山城堡战役,就是在甘肃宁夏交界的环县山城堡进行的,奠定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基础。庆阳是形成和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模范地区之一,毛泽东曾为时任陇东地委书记马文瑞、陇东分区专员马锡五、华池县长李培福分别题词:“密切联系群众”、“一刻也离不开群众”、“面向群众”。以华池县封芝琴为原型创作的评剧电影《刘巧儿》风靡全国,在陇东分区创造形成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开启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先声。
      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庆阳黄土厚重,民风淳朴,民间民俗文化保存完整,独树一帜,香包、刺绣、民间剪纸、道情皮影和陇东民歌并称“庆阳五绝”。发现于华池县双塔寺的金代香包,被称为“千岁香包”。庆阳剪纸古拙质朴,独具特色。陇东道情皮影被誉为“现代电影始祖”,已传承2000多年,由此发展而成的“陇剧”是全国独特的剧种之一。唱响祖国大江南北的红色经典歌曲《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绣金匾》、《军民大生产》是庆阳人孙万福、汪庭有等农民歌手的原创。
 近年来,我们庆阳以建设特色文化大市为目标,深度挖掘历史人文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积极对外宣传推介,连续举办10届香包民俗文化艺术节、2届中国农耕文化艺术节,许多知名民俗文化专家和外国友人来到庆阳调研采风,寻根溯源。中国民俗学会先后命名庆阳为周祖农耕文化、香包刺绣、徒手秧歌、民间剪纸、皮影道情、窑洞民居、荷花舞之乡,被中央电视台和央视国际网络中心评为最具艺术气质的西部名城。
      文化是一方土地的血脉和灵魂,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实践证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必将促进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大局长治久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庆阳将借助国家促进文化大发展的春风,围绕“一个目标”,打响“四大品牌”,完善“一个体系”,做到“三个更加注重”,统筹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一个目标,就是建设特色文化大市。到“十二五”末,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趋于完善,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文化资源开发形成鲜明特色,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达到30万人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到GDP的3%。
打响“四大品牌”
      (一)打响“岐黄故里”品牌,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产业。岐黄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建成岐伯圣景、《黄帝内经》千家碑林等重点景区,举办了两届全国性岐黄中医药文化研讨会,庆阳被确定为全国岐黄中医药文化传承基地。我们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岐黄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开发。一是规划建设岐黄中医药博物馆,全方位展示华夏中医药学发展历史。举办国际性岐黄中医药文化研讨活动,依托陇东学院建办岐伯医学院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已进入实质性工作阶段。二是依托岐伯圣景、《黄帝内经》千家碑林等景区,积极发展岐黄文化旅游,努力把庆阳建成岐黄中医药文化的寻根祭祖之地和传承教育基地。三是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陇药生产、岐黄养生、中医保健等产业,形成一批中医药品牌,使岐黄中医药文化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打响“周祖圣地”品牌,发展农耕文化旅游业。周祖农耕文化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着深远影响。恢复重建的周祖陵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一年一度的公祭周祖大典已引起广泛关注。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周祖农耕文化的研究和开发,打响“周祖圣地”文化品牌。一是进一步完善周祖陵景区建设规划,持续扩大景区规模,不断提高景区品位;提升公祭周祖活动的主办层次,努力使其成为弘扬华夏农耕文化的盛典。二是进一步提高周祖农耕文化产业园建设水平,融农博、农趣、农植、农家乐为一体,发展特色旅游和休闲娱乐项目,吸引游客到庆阳体验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三是加强周祖农耕文化与中国农业文明、周礼文化与儒家思想、庆阳早期农耕与《诗经》等文化课题研究,使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新的光彩、创造新的价值。
      (三)打响“红色南梁”品牌,建设全国重要的红色旅游胜地。以弘扬老区精神为主线,以发展红色旅游为重点,保护开发革命遗迹,抢救整理珍贵史料,建成重要的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一是加强南梁精神的研究和宣传。以面向群众、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南梁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源泉之一,是庆阳人民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将充分发挥南梁革命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办好延安干部学院南梁教学点,加强与延安精神研究会和中央、陕甘宁三省区党史研究部门的合作,深入研究陕甘边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重点研究“两点一存”的历史价值,积极开展党的政权建设史、党的群众路线形成史、新中国司法制度建设等课题研究,不断丰富“红色南梁”的文化内涵,增强庆阳红色文化旅游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二是加快重点旅游景区建设。抓住国家支持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的机遇,突出抓好南梁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大凤川军民大生产基地、山城堡战役遗址、河连湾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旧址、三八五旅纪念馆等重点景区建设,配套抓好交通道路、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促进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落实庆阳与延安、井冈山等13市签订的“红色宣言”,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加快融入延安红色旅游圈。有效整合旅游资源,推动红色旅游与岐黄文化游、农耕文化游、民俗文化游和黄土生态游有机融合,构建“大旅游”格局。聘请高层次专业人士进行高水平创意策划,推出一批反映南梁革命历史的影视剧目、大型演艺和文艺作品,不断提高“红色南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打响“庆阳香包”品牌,建设全国民俗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坚持保护、传承与开发有机结合,大力发展特色民俗文化产业。一是规划建设庆阳民俗文化产业园,发展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建成一批规模化生产基地,建立健全营销网络,形成研发生产、展示交易等相关产业链,把庆阳建成西北地区重要的特色文化产品生产经营销售中心和集散地。二是依靠现代科技手段和多样艺术手法,全方位、多维度包装民俗文化产品,积极发展影视动漫、广告创意等新兴文化业态,使传统民俗文化焕发新的魅力。三是加强对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确定和培养一批民间工艺传承人,有效保护原生态民间艺术,实现民俗文化资源可持续利用。
      完善“一个体系”,就是突出文化育民、文化惠民,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是加快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实施好县(区)“三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中心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工程,建成市图书馆、文化馆、庆阳大剧院,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二是进一步活跃基层群众文化活动。顺应城乡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的趋势,把活跃基层群众文化作为文化事业发展的重点,大力加强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和节庆文化建设,扶持兴办农村文化大院、业余剧社、自乐班等群众业余文化团体,鼓励群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经常性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是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繁荣文化艺术创作。进一步加强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实施文化艺术人才建设工程。组织实施“五个一工程”和“梦阳文艺奖”评选活动,设立文艺创作奖励基金,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的文化产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做到“三个更加注重”
      一是更加注重企业带动。在加大政府对文化产业投入的同时,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非文化企业、民间资本向文化产业投资,积极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知名度高的文化产业资本参与文化建设。用全球性眼光、高科技手段、现代化标准、来发掘、打造文化产业,兴办龙头企业,引导产业结构优化整合,引导投资方向错位发展,带动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融合联动发展。
      二是更加注重产品研发。始终秉持创新、创意、创造的研发思路,创造性地开发出高附加值、跨地域魅力的文化产品,把文化产品传统的、民族的、地域的特殊性和现代的、科技的、全球的一般性结合起来,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充分展示亮点,打造出庆阳风格和庆阳特色的知名品牌,实现文化资源共享。
      三是更加注重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培养具备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良好的文化艺术鉴赏能力,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掌握文化产业的经营和运作规律,了解国内外文化艺术发展的趋势,同时具备现代管理、现代经济和法律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吸引科技创新型人才从事和投入文化生产,并加大力度和措施,不拘一格地引进人才,使高智能、高素质的人才在激活文化资源、创新文化产品方面成为真正的骨干和尖兵。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宁蒙陕甘毗邻地区山水相连、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历来就是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交融地区,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国家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促进区域内文化交流与合作带来新的机遇,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只要我们深度挖掘地域人文资源,充分发挥独特文化优势,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就会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建设高地,大幅提高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的整体水平。为此,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化文化领域合作:
      (一)建立区域文化合作联席会议制度。这是做好区域文化合作的重要机制保证。通过建立联席会议,使大家能够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互通文化信息、共享发展经验、研究国家政策、共争文化项目、共创文化品牌,促进文化的大交融、大繁荣。
      (二)促进文化艺术市场交流。这是做好区域文化合作的必要载体。各方应共同推动文化艺术团体、人士的互访、文艺演出、学术交流等活动,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提升文化艺术整体水平。尤其要在文化旅游方面加强合作,谋划精品旅游项目、打造经典旅游产品、开辟精彩旅游线路,构建起市场共享、客源互动、互惠互利的区域大旅游格局。
      (三)加强文化产业协作发展。这是做好区域文化合作的核心内容。宁蒙陕甘毗邻地区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民俗风情文化资源。区域各方要树立资源整合、集聚发展的思路,以文化资源为依托,以资本运作为纽带,以创意人才为支撑,以产业园区、重点项目为载体,共同打造文化产品综合展示交易平台,适时组织文化产业项目对接和推介活动。支持各自的优势文化企业、社会组织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在规划、土地、税费、基建等方面都要提供便利,消除市场门槛和区域障碍,共同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四)建立文化人才培养和交流机制。这是做好区域文化合作的重要支撑。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人才是关键。我们要积极建立文化人才开发机制,为区域内的人才互动、学习交流搭建平台、开辟渠道。有条件的地方,应帮助区域内其他地方代培代训艺术人才,不断提高区域内文化人才层次,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我们的祖先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多元包容、特色鲜明的优秀文化,这是我们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见证,是滋润我们心灵的甘露源泉。我们要不断巩固和发展宁蒙陕甘毗邻地区交流合作的良好传统,加强新的合作,缔结新的友谊,共同开创开放、繁荣、美好、文明的文化合作新局面!

相关热词搜索:第九届 年会 城市

上一篇:宁蒙陕甘毗邻地区共同发展联席会议秘书处工作报告
下一篇:第九届年会各城市文化主题交流材料-磴 口

分享到:
收藏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宁夏汇融鑫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2000816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502000007号

技术支持:宁夏汇融鑫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运营:宁夏物流与采购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