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站内 百度 谷歌 搜搜 360搜索
地方分站 银川站 石嘴山站 吴忠站 中卫站 固原站 阿拉善盟 乌海站 巴彦淖尔站 鄂尔多斯站 榆林站 平凉站 庆阳站 延安站

[宁夏.固原市]固原市的经济发展
2013-06-07 17:37:19   来源:固原市人民政府   评论:0 点击:

固原市经济发展概述【国内生产总值】全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51.9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8%,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完成增加值14.02亿元、10.73亿元、27.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7%、19.4%和12.4%,产业...

固原市经济发展概述

【国内生产总值】

全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51.9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8%,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完成增加值14.02亿元、10.73亿元、27.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7%、19.4%和12.4%,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8.6∶19.2∶52.2调整为今年的27.0∶20.7∶52.3,第一产业下降,第二产业明显上升。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14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7亿元,增长18.9%;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7442万元,增长16.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9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城镇登记失业率4%;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4%,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5%,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7.3%。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5亿元,同比增长13.6%。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01.6元,增长13.4%;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劳动报酬17842元,其中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833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25.4元,增长12.3%。影响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主要有劳务、马铃薯、畜牧业、政策性补贴等四大因素。农民人均劳务纯收入684.7元,比上年增加119.4元,增长21.1%,其增长幅度是近几年最高的一年,劳务收入占纯收入的35.6%,对农民收入增长贡献率达到了56.8%,是农民纯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农民马铃薯纯收入达到240元,比上年增加64元,增长36.4%,占农民纯收入的12.5%;农民人均牧业收入200.8元,比上年增加13.2元,增长7%,占农民纯收入的10.4%;政策性补贴主要是退耕还林补贴,农民人均退耕还林补贴收入202元,比上年增加11.9元,增长6.2%。

【农业与农村经济】

全市累计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01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农业产值18.48亿元,增长0.8%;林业产值1.87亿元,下降11.1%;牧业产值8.48亿元,增长25.9%;渔业产值0.03亿元,增长18.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15亿元,增长15.2%。实现农业增加值14.03亿元,同比增长5.7%。全年完成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40.37万亩,比上年增长8.6%,总产量56.38万吨,比上年减少6.7%。其中:夏粮播种面积187.03万亩,总产量20.23万吨,分别下降13.7%和13.3%;秋粮播种面积253.34万亩,增长34.2%,总产量36.15万吨,减产2.6%;玉米播种面积26.43万亩,总产量8.90万吨,分别下降20.1%和25.3%;马铃薯播种面积196.39万亩,总产量25.71万吨,分别增长59.5%和12.5%。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86万亩,经济作物总产值达到3.5亿元;草畜产业以发展养牛为突破口,认真实施百村肉牛、十万贫困户养羊和六盘山麓黄牛基地建设项目,成功举办了宁夏(固原)首届黄牛节,召开了黄牛产业高层论坛、促进了草畜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市牛、羊、猪饲养量分别为56.83万头、122.28万只和43.90万头,比上年分别增长20.5%、5.3%和6.3%,牛、羊、猪存栏量为38.7万头、68.3万只和22.1万口;牛、羊、猪年出栏15.10万头、55.11万只和21.38万头,同比分别增长26.5%、8.8%和6.1%;家禽饲养量243.14万只,比上年增长5.26%,出栏133.73万只、存栏109.14万只。肉产量4.79万吨,比上年增长14.9%。新种多年生牧草35万亩,累计留床面积达到300万亩,一年生禾草80万亩。农民人均草畜纯收入306元;马铃薯产业以扩量提质为重点,成功举办了中国西部(宁夏·固原)马铃薯节,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12.9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其中,柴油发动机动力97.48万千瓦,同比增长6.6%,电动机动力15.39万千瓦,同比增长16.6%。拥有大中小型拖拉机22245台,拖拉机配套农具30985部,排灌动力机械11938台,农用运输车53226辆。农业机械耕地面积13.7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8.7%;机播面积12.14万公顷,与上年持平。补贴农机具8大类3992台(部),拉动农民直接投资561.67万元,使4个农机服务组织和3916户农民直接受益。新建“三贮一化” 池2100座,暖棚3010栋,累计分别达到1.83万座和5.72万栋;全市防疫口蹄疫224.31万头(只),其中牛70.46万头,羊112.76万只,猪41.06万口,禽423.87万羽,免疫密度和标识佩戴率均达到100%。全市蜜蜂总量为3.62万群,其中中蜂2.6万群,西蜂0.82万群,共生产蜂蜜61.7万公斤,蜂王浆4100公斤,蜂花粉1.63万公斤,蜂蜡1.31万公斤,西蜂专业户年均纯收入2.17万元,西蜂养殖人员年人均纯收入0.93万元。全市共培训农村劳动力132期,16071人,转移14499人,转移率达90.2%。严格执行种子“三定一补” 等减负政策,全市共落实各种惠农补贴602万元。其中落实马铃薯良种补贴212万元;玉米良种补贴85万元;农机购置补贴305万元。

【水利建设】

全市共实施水利水保项目70项,其中自治区重点项目2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4项,新建水库3项,农村人畜安全饮水项目22项,节水改造14项,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26条,总投资34450万元,其中国家补助22816万元,地方及群众投劳折款11996万元,完成投资31733万元(包括2005年续建项目完成投资)。隆德县桃温引水工程全线通水,泾源县东山坡跨流域引水工程正式向固原市区供水。

【工业经济】

围绕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培育龙头企出,努力开拓市场,提高工业经济效益。全年工业投资达到3.42亿元,同比增长36.0%,增幅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17.1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8.15亿元,比上年增长29.8%;完成工业增加值5.96亿元,增长16.8%;工业经济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达17.2%,拉动经济增长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骨干企业增势强劲,完成产值5.44亿元,同比增长48.4%,完成增加值1.97亿元,同比增长45.2%;规模以下工业也实现了平稳增长,完成产值12.71亿元,同比增长7.9%,完成增加值3.99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7.1亿元,增长18.3%;实现利税1.7亿元,增长1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原煤产量达6035万吨,同比增长6.1%,白酒产量达225.23万升,同比减少31.2%,水泥产量23.92万吨,同比增长79.5%。全市32家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40.5%,比去年提高8.0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4.5%,与去年同期持平;资本保值增值率145.5%,同比提高44.1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44.5%,同比下降12.3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1.22次,同比减缓0.04次;成本费用利润率2.4%,同比减少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1.8万元/人,人均增加3.5万元,增长42.4%。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07亿元,同比增长23.6%,实现利润总额913.5万元,同比下降15.8%,实现利税3537.4万元,同比增长3.5%,其中税金总额2623.9万元,同比增长12.5%。推进名牌战略,有4家企业的产品被评为宁夏名牌产品。

【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大力实施投资拉动战略,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项目投资,吸收社会投资,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投资力度,使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09亿元,同比增长18.9%,仅投资一项直接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中央、区属(厅局及农村)完成投资20.73亿元,同比增长3.2%,地方完成投资21.17亿元,同比增长39.7%。地方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完成投资达到15.83亿元,占地方投资的74.8%。投资增幅较大的是农业、工业、房地产业和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增幅分别达到1.3倍、36%、1.4倍和56.9%。地方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63亿元,同比增长1.3倍,占地方投资总额的7.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70亿元,同比增长48.1%,占地方投资总额的17.5%,其中:工业完成投资3.42亿元,同比增长3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5.87亿元,同比增长33.4%,占地方投资总额的74.8%,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4.60亿元,同比增长56.9%。

【重点工业项目】

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开工建设工业项目75项,六盘山(扶贫)电厂项目通过国家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的审查论证;王洼二矿开始进行“五通一平” 建设;彭阳油气资源勘探工作正在抓紧进行;六盘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日产1500吨新型干法水泥旋窑生产线及年产60万吨水泥综合改造项目投产运营。

【工业园区建设】

工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6个工业园区累计投入资金2.4亿元,入园企业达到383家,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90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完成增加值1.5亿元,增长21%,分别占全市工业的26.7%和24.5%。

【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5亿元,同比增长13.% 。消费活跃主要表现在:一是市区和县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4.58亿元和5.5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7%和14.9%;二是非公有制经济实现零售额12.00亿元,同比增长24.3%,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2%;三是住宿餐饮实现零售额2.48亿元,同比增长34.3%;四是节假日消费占到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40%以上。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坚持以建设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城市为目标,进一步加快专业市场带建设,完善市场服务带动功能,促进商贸流通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固原经济开发区南宇建材城、林果批发市场、木材市场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义乌商贸城正式启动营业,增加了商品供给,繁荣了市场;各县(区)的商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城乡市场活跃。餐饮服务、交通运输、物业管理、金融保险、通信传输等服务业发展快速,实施了“千乡万村”邮政配送工程;电话普及率达到11.07部/百人;全市铁路货物外运量达到28.3万吨,同比增长30%。

【非公有制经济】

全市共有非公有制企业44060个,较上年同期相比企业数增加3283个。其中,个体工商户41983个,较上年同期相比个体数增加19553个;私营企业2077个,较上年同期相比减少16270个;从业人员131601人,较上年同期相比人数增加7263人,其中,个体从业95309人,较上年同期相比个体从业人数增加22681人,私营从业95309人,私营企业从业人数减少15418人;资产总额271781万元。其中,个体工商户123106万元、私营企业148675万元,较上年资产总额增加21048万元,个体工商户资产总额减少16914万元,私营企业资产总额增加37962万元;全年完成总产值(现价)31975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3360万元,其中,个体工商户完成171694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74935万元,私营企业完成14806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18295万元;完成增加值10898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5350万元,其中,个体工商户完成增加值6109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420万元,私营企业完成47893万元,比上年同期同增加9930万元;销售(营业)收入35142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70256万元,其中,个体工商户19699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9650万元,私营企业15443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0606万元;上缴税金728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31万元,其中,个体工商户上缴税金382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5万元,私营企业上缴税金346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76万元;净利润3298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8192万元,其中,个体工商户2133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6835万元,私营企业1165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357万元。

【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程度明显提高,招商引资项目98个(其中新建项目77个,续建项目21个),全年共引进市外各类资金6.6亿元,(其中区内23958万元、区外39311万元、国外2550万元),比上年增长18.9%。

【扶贫工作】

认真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计划,加快扶贫开发进程,整合资金,项目捆绑,坚持项目到村、扶持到户、目标管理、整村推进,全年共落实各类扶贫资金9.2亿元,实现了第一批135个整村推进村阶段性扶贫目标。积极开展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部门定点帮扶工作,贫困人口比上年减少5万人。大力实施农村危房危窖改造工程,全年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200户,全市累计达到1.21万户,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4.7平方米,同比增长8.9%;实施“一池三改” 项目,新建沼气池6727座,累计达27173座,推广安装太阳灶6080个,使10万农民受益。

【城镇化建设】

实施城市建设项目48项,总投资10.24亿元,城镇化率提高到22.9%。实施了银平公路市区段、东关南路、西关路等5条城市道路改造及供排水、强弱电等配套工程;完成了古雁岭生态公园道路硬化工程和古雁岭供水、小川子人畜饮水、银平路至西关南路排水、清水河集污管道等供排水工程;清水河市区段治理一期工程顺利建成;南塬集中供热中心建成并开始供暖;新区行政中心建成并于8月正式启用,行政接待中心竣工投入使用,固原体育馆、宁夏师范学院新校区、回中迁建等重点项目均在顺利实施;围绕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目标,加快城区商贸区建设,引进了民族商业街、南宇建材市场等项目,城市商贸聚集效应明显增强;实施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制度,市区通过招拍挂出让国有土地19宗765.1亩,为市区重点工程征用土地290亩。实施了高速公路两侧、文化西街延伸段、南入口、清河公园等绿化工程,移植各类树木13.5万株,新增绿地面积2832亩,城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24.6%,人均拥有公共绿地10.2平方米,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形象,“城中有山、山中有城、碧水环绕”的绿色园林城市风貌初步显现。调整拆迁补偿办法,实施南入口绿化、长城路二期改造等城市建设重点项目,拆迁876户16万多平方米;依法拆除违章建筑226起1.9万平方米,有效遏制了市区违章建设。批准实施彭阳、西吉两个县城建设总体规划,西吉县垃圾无害化处理厂、隆德县六盘山国际饭店、泾源县行政中心、彭阳县茹河花园一期工程及原州区三营镇改造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力度,实施各类重点建设项目299项,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新修高标准基本农田24.2万亩;完成了22个农村饮水解困和安全饮水项目,新建和除险加固水库7座、水土保持坝系135座;东山坡引水一期工程全线贯通并开始向市区供水,桃温饮水工程全面竣工,启动了原州区东部山区饮水工程。全年完成福(州)——银(川)高速公路固原至六盘山镇段38公里主体工程量的90%,完成了309国道固原过境段3.2公里改造,新建彭阳县茹河1号大桥和固原清水河大桥,完成了221公里县乡油路改建和53个行政村334公里村道建设任务,完成总投资14.24亿元。全市境内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067公里,公路等级逐渐提高,通达深度不断增加。

【交通运输】

全市拥有各类客运汽车11001辆,载货汽车拥有量10334辆。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1042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2.1亿人公里;货运量681万吨,货物周转量14.9亿吨公里。

【旅游产业】

坚持以培育旅游产业为重点,狠抓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景点开发,完成了将台堡红军长征纪念园、泾河源游客服务中心、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展览馆、三营至须弥山旅游专线道路等基础工程,旅游设施日趋完善,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重视旅游宣传推介,参加了自治区旅游局在香港特区、西安、福州、宁波等地举行的旅游推介会,组织在银川、兰州、西安、西宁、平凉等市进行旅游宣传推介,成功举办了“2006宁夏乡村游启动仪式暨第二届六盘山山花旅游节”、(六盘山之光)摄影大赛、重走长征路国际旅游节和将台堡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等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固原博物馆和六盘山森林公园被国家评为4A级旅游景区,拥有3A级旅游风景区1个、2A级旅游风景区2个。进一步扩大了六盘山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和知明度;全年接待游客86.94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1.84亿元。

【劳务经济】

劳务产业坚持“南下北上、东进西出、内外结合” 的思路,突出技能培训和规模化输出,集中组织了春季万人劳务输出大行动、万人进疆大行动、大中专毕业生专项劳务输出活动等,全年输出劳务26.39万人,同比增长4.9%,其中有组织输出11.52万人,同比增长9.5%;实现劳务收入9.71亿元,同比增长18.8%;农民人均劳务纯收入684.7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6%,同比增长21.1%。组织劳务专列5列,运送劳务人员1.5万人。全市共培育和发展组织输出1000人以上的劳务中介公司11家,乡镇带领100人以上的劳务经纪人210名,村委会带领30人以上的劳务经纪人1868名。全市筹措发展劳务产业和就业再就业的资金294.7万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1.71%。按30人以上劳务基地建设标准计算,已在福建、广东等10多个省、市建立劳务基地564个,今年新建148个,通过这些基地稳定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10多万人。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全市基本技能培训16243人,专业技能培训15460人,进行职业技能鉴定9588人。全市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累计达到124954人,其中,养老保险20248人、医疗保险61840人、失业保险36453人、工伤6413人,共征缴社会保险基金11130.41万元;发放退休金5196.3万元,社会发放率为100%。全市享受城市低保的有11476户30402人,共支出低保资金2187万元,人均保障标准提高了13.2元;实施农村特困群众生活救助8.1万人,人均救助标准提高60元,累计共发放低保和救助金3703万元;积极开展农村救灾救济工作,全年共落实救灾物资1100万元、面粉180吨、帐篷260顶,救助灾民8.1万人次。新建和改建敬老院7所,新增床位128张。年末全市住房公积金实缴人数达42602人,覆盖面达到96.1%,住房公积金归集总额达16354.6万元,累计为2886户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9868.5万元。

【就业再就业】

年末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59292人,其中:国有经济单位从业人员55462人,城镇集体单位从业人员1855人,其他经济单位从业人员1975人,新增城镇就业8909人,其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00人。积极开展“四送一落实”再就业援助活动,为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4050”人员安置公益性岗位430个,有3339名大中专毕业生实现了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环境保护】

加大环境监管和环境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积极开展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污染的治理工作,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全市工业废水排放总量控制在655万吨,工业废气排放量控制在5.98亿标立方米,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控制在0.35万吨,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控制在0.8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0.75万吨。市区环境噪声平均值51.3分贝,低于国家标准,城市集中饮用水源水质符合国家标准,自然保护区得到了良好保护,未发生较大的生态环境破坏事件。

【新农村建设】

按照中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把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与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相结合,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核心,推进农村建设。认真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完成107个村委会和103个村级党员活动室建设,狠抓了18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涌现出了泾源县和尚铺、隆德县许沟等一批新农村建设典型。

【退耕还林】

启动实施了“大六盘生态经济圈”建设项目,继续巩固和扩大生态治理成果,坚持造、封、管并重,加强封山禁牧和林草管护。全年完成退耕造林10.1万亩,荒山造林27.7万亩,退耕还林抚育124.6万亩,县、乡道路绿化580公里,村庄绿化50万亩;治理小流域209平方公里。林业用地面积达到66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7.6%。

【民主法制建设】

认真贯彻依法治市战略,坚持不懈地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公民整体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积极开展国防教育,群众国防意识进一步增强,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共建工作取得进展;全面总结表彰“四五”普法工作,启动“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坚持“严打”经常性工作机制,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相继破获一大批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和防控体系建设,落实“两排查一分析”制度和24小时网格化“大巡防”活动,社会治安形势明显好转,提高了广大市民的安全感;认真实施《信访条例》,落实市长信访接待日、部门信访接待日和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及时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财税金融】

按照构建公共财政的要求,全面实施部门预算编制改革,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认真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深化国库管理改革;积极推行政府收支分类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了收罚缴分离的非税收入收缴制度。市本级采购节约率达11% ;加强税收征管、税源拓展和企业基础信息共享等工作,有效保证了税收任务的完成和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全市共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14亿元,同比增长23.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67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7.4%,同比增长18..9%;政府基金收入0.47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75.6%,同比增长45.1%。财政支出22.62亿元,同比增长19.8%。年末,全市各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0.67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31.64亿元,同比增长12.3%。全年实现保险费收入8219万元,同比增长50%,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3699万元,人寿保险费收入4520万元;各项赔付支出1958万元,同比增长25.4%,其中:财产保险赔款1791万元,人寿保险赔款167万元;保险赔付率46.8%。

【邮电通信广播电视】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达2.59亿元,拥有固定电话(包括小灵通)17.9万部,移动电话24.5万部,固定电话上网用户0.9万户,实施了农电“户户通”和通信、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电入户率、通信和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100%、85%和90%以上,电信通信光缆已通达全市所有乡镇,实现了农村户户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村村通电话的目标。通信传输等服务业发展快速,实施了“千乡万村”邮政配送工程;电话普及率达到28部/百人。年内自治区在固原市建设MUDS转发站4座。广播电视MMDS天线入户增加4000多面,提高了4个百分点,入户率达到覆盖区农户的60%;实施市区有线电视网络升级改造工程,完成传输线路44.7公里,实施网络电缆改造43公里,电视覆盖率达到87%以上,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相关热词搜索:宁夏 固原市 固原市

上一篇:[宁夏.固原市]固原市的民族特色
下一篇:[宁夏.西吉县]西吉县的地理位置

分享到:
收藏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宁夏汇融鑫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2000816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502000007号

技术支持:宁夏汇融鑫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运营:宁夏物流与采购联合会